杭电e家人

赖伟德:“重组专家”是这样炼成的

发布时间:2014-06-25文章来源:新闻网

人物名片:赖伟德,开云体育电子工业学院(我校前身)2781班学生,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硕士,现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。


  熊猫是中国的国宝。以“熊猫”为商标的南京熊猫电子集团公司也是中国电子工业的宝贝。作为中国电子行业的第一个驰名商标,“熊猫”也曾不断创造出中国电子工业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“第一”。然而几年前,南京熊猫曾一度陷入困境,负债60多亿元,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发展步履艰难。2007年5月,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正式挂牌,将南京熊猫集团与其他六家电子信息企业进行重组,接下这个重担的正是我们杭电校友——赖伟德。
  经过近5年时间的整合重组,赖伟德带领中电熊猫走过了一段艰难历程,实现了预期的目标。老国企历史上留下来的债务减少了20多亿元,清理核销了50多亿元的不良资产,安置了2万多名在册员工……
  提起现在的熊猫集团,南京人脸上和心里无不充满了自豪与欣慰。中电熊猫下一步将主打“液晶显示产业、电子装备、电子元器件、现代服务业”四大产业,“十二五”期间产业规模要达到600亿元。“重振熊猫品牌”,赖伟德正是那个不断把理想之花升华为希望之果的行动者。

寒窗苦读终成大器
  现年56岁的赖伟德于1958年12月出生在浙江省宁海市大佳何镇和平村。不久,就碰上困难时期。“我们这一代是生在最困难的时候,长在动乱的‘文化大革命’年代,工作在改革开放的年代。人生这一路走来,有了这些经历,觉得没有更大的困难能阻挡我们,没有更辛苦的地方是我们去不得的。”和很多出生成长在那个年代的人一样,赖伟德觉得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,成为了他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。
  因为家里只有兄长和他两个孩子,父母对赖伟德的管教也就更加严厉。少年时期的赖伟德一心扑在学业上,在原桥头胡民主中学求学期间就一直担任班长。1977年,他不负众望,以全宁海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开云体育电子工业学院(我校前身)的大专财务专业。“专科毕业后我到了北京,觉得学历不够,刚好中国人民大学招在职的学生,所以当时就到人大函授学院念工业经济,1986年毕业出来也是本科生了。”
  赖伟德在求学路上走了很久,“毕业以后觉得还不行,我又再次回到母校攻读硕士,念的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。”这次毕业之后,赖伟德被分配到当时的国家机械工业部,主要负责管理国家发展基金工作。这一待,就是15年。

重组专家崭露头角
  吃着安稳饭,想着折腾事。“说句实话,在机关里面工作,公务为主,很难有成就感。但做企业就不同了,做企业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,要有激情,能体现和实现更多的自我价值。”
  多年里,赖伟德一直期待着自己能去商海里一试身手。1996年,期待已久的闯荡机会终于来了——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后,让他去中国电子租赁有限公司当总经理。
  当时,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遭遇了第一次金融危机,电子租赁公司负债20亿。公司大批前任高层纷纷落马,债主上门讨债,职工要钱吃饭……面对这个岌岌可危的企业,赖伟德当时觉得自己一脚踩进了烂泥地。怎么办?只有迎难而上!商海无情,这一切都给赖伟德上了印象深刻的第一课。
  尽管已过去了好多年,但赖伟德说起当年开展电子租赁公司重组之事,往事艰辛历历在目。“什么叫危机,什么叫刀光剑影,什么叫血雨腥风,我都感受到了,我甚至都掉了眼泪。”赖伟德回忆往事,说到动容,“冤枉的事情、歪曲的事情、确实很难办丢面子的事情,反正什么都干了,打过130多个官司……”一直到2001年初,电子租赁公司债务结清,赖伟德才回到中电集团。虽然这一次的重组在外人看来已是功德圆满,但他自己并不满足,总觉得应该可以有更好的结果。
  2001年,刚刚回到中电集团的赖伟德屁股还没坐热,集团领导又找上他,希望他去收拾另外一个烂摊子——重组中国深圳彩电总公司。“9.7亿的负债,6个亿的担保,这个公司基本上被折腾光了。最后重组的结果,我们不仅没有赔担保的钱,还赚了3、4个亿。”这一次重组的成功,让赖伟德在业内拥有了不小的名气。
  经过了两次历练,赖伟德也得了个“重组专家”的美名,为他今后重组“熊猫”打下了扎实基础。
  2005年,集团总公司传出风声让赖伟德去中电熊猫,身边的朋友都劝他,这个烂摊子实在太大了,让他别去自讨苦吃。而赖伟德却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:“大家都觉得这个事情不好弄。在来南京之前,我也知道这事困难重重,但我仍是愿意来。因为我觉得我们有能力来做这个事情。而且,做人做事不能总是重复自己,我要创造一个新世界!”

重组“熊猫”再立新功
  战略上要藐视困难,战术上必须重视困难。赖伟德头脑很清醒,成绩只能证明过去,重组“熊猫”的硬仗还得一个一个去打。“成功的重组有很多因素,‘读懂’企业,发现价值,十分重要”。赖伟德深知集团并不是企业之间的简单叠加。到任后,他开始跑基层展开全面调研,为经营不善的企业会诊把脉。
  重组之初,有领导问赖伟德,企业重组什么最难?“解决员工就业安置最难。”当时他是这样回答的。再难也要干。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完成2万多名在册员工的安置工作的。个中的辛苦、压力、困难、挑战,是常人无法想象的。但赖伟德挺过来了。“重组有不同的模式,有的是把优良资产剥离出来,有的是把优良资产注入企业,要根据不同情况制定重组方案。”这一路,资产重组、资源整合,哪一样都不是轻松活。
  企业重组除了资产、业务重组外,还意味着不同文化的融合,这往往会带来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难题。2007年,赖伟德接手将南京熊猫与6家国有电子企业重组成中电熊猫。2008年,中电熊猫收购中电大成公司。“当时我们确实存在着8家企业9种文化的现象,但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,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跟你说,中电熊猫重组的8家企业只有一种文化,那就是‘中电熊猫文化’。”针对8家企业的实际情况,赖伟德提出了“业务重组专业化、资产重组证券化、债务重组集团化、人员重组市场化、文化重组现代化”的“五化”原则,最终成功融合形成了中电熊猫“创新、协同、效率、奉献”的企业精神。
  有的企业在重组中打得头破血流,为什么中电熊猫没有?赖伟德笑着表示,并购重组,是企业发展的需要。企业走到要重组的地步,一般是产品出问题,财务出现危机了。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,中电熊猫的成功有三点:一是人用对了,两级班子坚强有力;二是事办对了,公开、公平、公正,依法合规;三是整合重组后企业发展了,员工收入提高了。

出力重振“熊猫”品牌
  通过近5年的整合重组,中电熊猫的竞争力得到极大提升。“多少代人想要把南京这一块整合成一个公司,小赖,终于在你这里完成了我们多年的愿望。”赖伟德转述了老一辈人对这件事的评价。在他们眼中,年轻的“小赖”的确不负众望。
  我国是彩电生产和消费大国,但液晶电视用屏基本靠进口,“命脉”掌握在境外少数大企业手中。2011年3月30日,中电熊猫液晶面板6代线投产。这是南京的一件大事,也是我国平板产业界的大事,标志着我国液晶电视屏开始打破跨国企业的垄断。中电熊猫从6代线切入面板制造,起点较高,而且从开工到投产只有17个月,工程建设周期创造了纪录。“作为国企,我们有责任迎头赶上,肩负起完善彩电产业链的重任。”说实话,做实事,是赖伟德的风格。
  “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广大农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,液晶显示产品正以迅猛速度替代传统的CRT显示产品。国家每年花费在进口液晶面板上的外汇高达400亿美元。全国约有数亿台存量CRT电视机需要更新换代。我国企业才刚刚开始生产液晶电视面板,要走的发展之路还很长。”说起这些,赖伟德痛心疾首。
  高世代线投产后,液晶显示产业成为中电熊猫新的支柱产业。在谈及6代线时,赖伟德如数家珍:按“十二五”的目标,到时他们的液晶产业规模将达到400亿元,电子装备100亿元。未来中电熊猫将发展以液晶面板为核心的消费电子。液晶面板产业及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启动,会给重振熊猫带来良机。
  听起来有点复杂。说白了,中电熊猫用比鸟巢更多钢材造了一片新工厂,用每天100万元的电费开销,用65万千瓦机组,用3万名在职员工研究发展液晶显示产业。为的是,国家不必花大钱进口液晶面板;为的是,全国老百姓能用上价格便宜、质量过硬的液晶国货。

成功之道在于“三专”
  面对中电熊猫今日的成就,赖伟德谦逊地表示,这完全得益于集团确定的战略目标,得益于正确的市场决策,得益于深厚的技术积淀。
  但我们知道,成功绝非是偶然的。赖伟德对此有何经验可与母校的师生分享呢?“要想成功,首先,一定要有这方面专业能力的人来做这个事情。第二,要用心,投入120%的精力去做。第三,要有理想,要有志向,只要是对的,瞄准了就要一步一个脚印不动摇地坚持到底。”他笑着道出了他的为人处事“三专”原则,那就是专业、专心、专志。
  交谈中,赖伟德谈吐自信从容,态度亲和儒雅。不用笔记,不看资料,他说想起往事,总结理论,摆出数据,样样清晰准确。他就像是一台计算机,内存丰富,高速运转,整天为集团的现在与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运筹帷幄。
  如今,中电熊猫经销点遍布全国,新熊猫新形象正走进千家万户。南京这个电子工业老基地因为有了中电熊猫倍添转型升级活力。而让我们更引以为豪的是,发动这个强大引擎的人正是我们的校友赖伟德。我们也期待着,一个民族的高品质的“熊猫”在不远的将来走向世界。(校友办)

上一篇:下一篇: